央视报道 | 一家民企的“硬核突围”
近日,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李政一行调研广东亿鑫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闻。作为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亿鑫丰凭借自主研发的锂电池叠片机、AI视觉检测系统等核心技术,成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技术立企:用创新打破“卡脖子”难题
在调研中,亿鑫丰董事长吴松彦向代表团展示了企业的核心成果:
高速叠片技术:叠片精度达到±0.1mm,生产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30%;
AI视觉检测系统:通过机器学习识别电池极片缺陷,检测准确率超99.9%;
20年研发积累:累计获得67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3项行业标准。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我们用了15年时间。”吴松彦表示,企业每年将营收的12%投入研发,已实现锂电池叠片设备的完全国产化替代。
政企联动:破解发展中的“关键诉求”
在座谈会上,亿鑫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
高端人才缺口:算法工程师、精密机械设计师等岗位招聘难;
产业链配套不足:部分传感器、控制器仍需进口;
国际认证壁垒:海外市场拓展面临技术标准差异。
李政代表现场回应:
推动政企共建“新能源工程师实训基地”,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联合科研院所成立“精密部件国产化攻关小组”;
协助企业申请欧盟CE认证等国际资质,打通出海通道。
走向世界:中国装备的全球化步伐
目前,亿鑫丰的产品已进入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市场:
为韩国某头部电池企业定制智能化产线,设备稳定性通过严苛的工业4.0标准测试;
与欧洲车企合作:助力某德系品牌实现电池生产能效提升25%,碳排放降低18%;
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突破25%,下一步计划重点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为当地新能源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正与印尼、泰国的新能源产业园对接,未来三年目标覆盖东南亚80%的电池产能。”吴松彦透露。
未来规划:锚定新能源产业新赛道
技术攻坚:投入1.5亿元研发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数字赋能:搭建设备远程运维平台,实现故障预警“零时差”;
市场拓展:在德国设立欧洲服务中心,辐射本地化技术支援。
从央视镜头里的智能车间,到国际巨头的生产线,亿鑫丰的成长印证了“核心技术是立足之本,开放合作是发展之翼”。在新能源装备的赛道上,中国民企正以扎实的创新步伐,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