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这个古老的中国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沉睡被打破,万物复苏的时刻来临。在惊蛰这一天,自然界的生物仿佛听到了春天的召唤,纷纷从冬眠中苏醒,迎接新生。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它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惊蛰之后,气温逐渐升高,春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
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时草木绽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的绽放就是春天的开始。
仓庚即为黄鹂,也被称为“告春鸟”,“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黄鹂叫声婉转清脆,最早感知到春天来到的气息,迎着融融春光,在枝间尽情地鸣叫。
斑鸠、燕子等鸟类现身林间,那咕咕的叫声似乎在催促着春耕呢,仲春时节开始了。
吃梨: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人们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可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
吃春笋:吃春笋的秘诀在于一个“鲜”字。南宋词人林洪吃春笋会选一处繁茂的竹林,用飘落的竹叶生火,坐在林边煨煮鲜笋。由于味道太过鲜美,还特意为它起名“傍林鲜”。春笋不只适合清煮,与肉搭配更别有一番鲜味。苏轼喜爱竹子,他曾写诗打趣:“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有趣的是,自从他吃过“笋煮肉”后,态度就转变为“若使不瘦又不俗,餐餐笋煮肉。”
蒙鼓皮:《周礼·考工记·韗人》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惊蛰这天,古人认为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要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春雷响,万物皆兴旺,
春风和煦草木萌发
愿你也如这春日万物朝气蓬勃充满希望